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共46筆 |
![](images/Dot_Blue.gif) |
熱電偶測溫線/補償線規格參考~ |
|
|
![](images/Dot_Blue.gif) |
貴公司生產的熱電偶/測溫線有材質証明? |
|
![](ImguMarket/20120816090754.jpg) |
有,如附件~ |
|
![](images/Dot_Blue.gif) |
客製化的熱電偶,可提供測試報告? |
|
![](ImguMarket/20120816090600.jpg) |
可,如附件~ |
|
![](images/Dot_Blue.gif) |
「金屬保護管」製作型式?法蘭(Flange)規格? |
|
|
![](images/Dot_Blue.gif) |
熱電偶使用溫度上限及原理與特性? |
|
![](https://lh5.googleusercontent.com/-Y55RSwDbJcI/T54QZTuFQpI/AAAAAAAAAuQ/SI8f3-5wv2E/s512/%25E7%25B0%25A1%25E5%25A0%25B11.jpg)
熱電偶之原理:
若將二種不同的金屬線A與B互相連接成一個迴路,且在兩個接合點間給予溫度差,則在金屬線的兩端會產生熱電動勢E,這種因為溫度差所造成的熱電壓效應稱為席貝克(Seebeck)效應。而熱電動勢E的大小與金屬線AB之材料性質有關,並和兩端點溫度差互成比例的關係。一般在利用熱電偶量測溫度時,其產生的熱電動勢很小(約10μV左右),所以必須再加裝一放大器來放大電壓訊號。
![](https://lh5.googleusercontent.com/-udcp_uy4Nak/T53xlvRNYeI/AAAAAAAAAuE/QDJt_pL2z9I/s400/20.jpg)
熱電偶之特性:
-
可量測之溫度範圍廣泛,且感測器大多已規格化
-
熱電偶的最高使用溫度與金屬線徑大小、材料有關
-
不必附加其他電源來驅動感測器
-
可藉由電路的設計獲得極佳之精確度
熱電偶之種類:
熱電偶記號 |
測定溫度範圍(℃) |
熱電動勢(mV) |
優點 |
缺點 |
材料 |
+ |
- |
高溫用 |
K
|
-200~1200
|
-5.89/-200℃
48.8/1200℃
|
1.廣泛應用於工業
2.抗酸性佳
具線性性質
|
1.不適用於CO及亞硫酸瓦斯中
2.在高溫還原性空氣中會劣化
|
鉻
鎳
|
鋁、錳、矽等鎳合金 |
中溫用
|
E
|
-200~800
|
-8.82/-200℃
61.02/800℃
|
1.具有最大之熱電動勢 |
1.不可耐於還原性空氣中使用
2.電氣電阻大
|
鉻
鎳
|
鎳
銅
|
J |
-200~350 |
-7.89/-200℃
72.28/750℃
|
1.可耐於還原性空氣中使用 |
1.容易生鏽 |
鐵 |
鎳
銅
|
低溫用 |
T
|
-200~350
|
-5.6/-200℃
17.82/350℃
|
1.在弱酸性、還原性空氣中很安定 |
1.300℃以上銅會氧化 |
銅 |
鎳
銅
|
超高溫用
|
B
|
500~1700 |
1.24/500℃
12.4/1700℃
|
1.能耐於酸性空氣中 |
1.不可耐於還原性空氣中使用 |
銠
白金
|
銠
白金
|
R |
0~1600 |
0/0℃
18.84/1600℃
|
|
|
銠
白金
|
白金 |
S |
0~1600 |
-7.89/-200℃
72.28/750℃
|
|
|
銠
白金
|
白金 |
|
|
![](images/Dot_Blue.gif) |
儀器,儀表的IP等級差異性? |
|
|
![](images/Dot_Blue.gif) |
汽車冷氣系統如何進行冷媒測漏程序? |
|
http://www.umarket.com.tw/ugC_ShowroomItem_Detail.asp?hidShowID=323 |
冷氣管路測漏的方法很多,一般的常見的程序如下:
1.氣體測漏儀器:目前保修廠常採用的新式二極體電子冷媒測漏儀,已具備標準氣體校正功能,靈敏度與穩定性的表現非常優良,不是以前的不穩定會誤報的電子冷媒測漏儀能比擬的,缺點是感知器價格貴(有時品質不穩定,感知器更換率高),可直接偵測冷媒洩漏的部位,而少部份的冷氣零件製造廠使用氦氣測漏儀,則需充填氦氣,再偵測氦氣從哪個洩漏點漏出來,此方法適合大空間洩漏點定向與死角部位偵測,傳統泡沫測試看不到的洩漏狀態,新式二極體電子測驗儀器可以精確鎖定冷媒微量洩漏點。
2.充填螢光劑(螢光劑要符合SAE標準J2297),螢光劑會跟冷媒/冷凍油混合,從洩漏點滲漏出來,再用螢光燈(紫外線燈)照射冷氣管路,有螢光劑反應的部位就是洩漏點,此方法適合確認冷媒間歇性洩漏點的位置,缺點是充填螢光劑以後,冷氣還要使用1~2星期的時間,螢光劑會跟冷媒/冷凍油洩漏量夠多,螢光燈才能找出洩漏點。在2006年以前,已有廠商開發出專業的設備可將冷氣管路內的螢光劑清洗乾淨(含壓縮機、儲液筒內部),車主不必擔心充填符合SAE標準J2297的螢光劑對冷氣管路零件有何不良影響。
3.冷氣管路系統充填氮氣加壓(避免水份進入),再用微量漏氣偵測劑或肥皂水塗抹在冷氣管路系統零件上,洩漏點可看到泡沫逐漸增加。也可以將冷氣管路單一零件拆下來(如壓縮機、冷凝器等),再使用特殊接頭封住零件進出口管路,單獨充填氮氣加壓,搭配壓力錶,監控冷氣管路正壓力是否會下降。使用高壓空氣泵浦(壓縮機)充填高壓空氣加壓,很可能會把水份充填至冷氣管路系統內,導致抽真空時間增加或冷媒/冷凍油易分解劣化的結果。此方法也是傳統的冷媒測漏方式,現代車輛引擎室空間狹窄,冷氣管路零件有許多地方與死角,不易塗抹微量漏氣偵測劑或肥皂水,所以目視也無法觀察到洩漏點產生的泡沫。
4.冷氣管路系統使用真空泵浦抽真空,搭配壓力錶或水銀真空計/電子真空計,監控冷氣管路負壓力是否會上昇。也可以將冷氣管路單一零件拆下來(如壓縮機、冷凝器等),再使用特殊接頭封住零件進出口管路,單獨抽真空,搭配壓力錶,監控冷氣管路正壓力是否會上升。此方法只能確定冷氣管路系統有無洩漏狀態,無法觀察何處洩漏,Miller曾以真空負壓力冷氣管路系統洩漏狀態10小時以上,壓力錶指針完全沒動,不過直接以設備充填冷媒加壓時,用新式二極體電子冷媒測漏儀卻很快發現冷媒洩漏點。
5.將冷氣管路單一零件拆下來(如壓縮機、冷凝器等),再使用特殊接頭封住零件進出口管路,單獨充填氮氣加壓,置入水中觀察是否會從洩漏點冒出氣泡。加壓的程序要注意壓力值的設定,有的汽車冷氣管路系統的零件製造廠會註明低壓側零件加壓測漏的壓力值(如蒸發器),不能超過10kg/c㎡左右,如果是針對全部的汽車冷氣管路系統加壓測漏,建議您壓力值不要超過10kg/c㎡左右,除。除非是單獨針對高壓側零件加壓測漏(如冷凝器),壓力值才能增加至20~ 25 kg /c㎡左右。此程序也是傳統的測漏方式,不易發現冷媒間歇性洩漏點的位置(冷氣管路接頭、壓縮機前油封...),比較適合特定零件二次確認或新品組裝前的預測漏程序,如果將全車零件逐一拆下單件測漏,不但耗時,而且會增加零件接頭受損或變形的機率。
6.以目視觀察冷氣管路上滲漏擴散的油痕(冷凍油、螢光劑...),對確認冷媒洩漏點也有很大的助益,尤其碰到低洩漏量、間歇性漏冷媒(冷凍油)的情況,有時目視觀察比其他方式更快速,但是目視觀察容易被其他污染源干擾,如引擎機件漏油,滲漏擴散到壓縮機上,就不容易分辯是否為壓縮機間歇性漏冷媒(冷凍油)的情況。
冷媒回收機使用不當,快速回收有可能將冷凍油也回收,導致冷氣管路內冷凍油不足。冷媒洩漏量太大,冷凍油會跟著漏出來,冷媒如果補充太多次,冷氣管路內冷凍油會越漏越少。冷氣管路內冷凍油不足、越漏越少,會發生壓縮機潤滑不良的問題,輕則冷氣系統溫度/壓力高,冷氣不冷,重則壓縮機受損/咬死,不可忽視此問題。
冷氣管路零件會漏冷媒的地方非常多,從壓縮機、高壓軟管、低壓軟管、冷凝器、高壓鋁管(很多不只1條...)、儲液筒、壓力開關、蒸發器、膨脹閥、低壓鋁管(很多不只1條...)等零件本體都有可能發生破損滲漏冷媒的問題,將上述零件連接組合成一體的接頭部位,也會產生接頭龜裂/腐蝕、O形環硬化等原因,進而發生滲漏冷媒的問題,需要進行冷媒測漏程序,才能確定哪些部位需要進行拆修或更換的程序,檢修項目確認以後,才能進一步估算所需的工時與費用。 |
|
![](images/Dot_Blue.gif) |
何謂熱電偶? |
|
![](ImguMarket/20090612182843.jpg) |
熱電偶是利用Seebeck原理,兩條不同材質的金屬絲結點,如下圖T點,該點隨待測物溫度不同而產生不同的電動勢,量取該電壓,即可得到溫度。 |
|
![](images/Dot_Blue.gif) |
如何按裝液位計? |
|
![](ImguMarket/20090530120627.jpg) |
§ 液高轉換型連續式液位指示計 § ☆使用注意事項☆ 1.切勿用手或他物觸摸液位感應器之內部薄膜,以免液位感應器受損。 2.請勿破壞耐腐蝕型液位感應器之耐蝕薄膜,以免影響感應器之精確度及耐蝕性。 3.液位感應器按裝時,必須考慮桶槽底部是否會產生沉積物? 如會產生沉積物,則必須將測定起始點(0%)提高,以免堵塞感應器。 4.液位感應器水平按裝時,必須按裝於桶槽之獨立管口,不可按裝於出料管口或清 洗洩料管口。 5.液位感應器水平按裝時,必須裝設一手動凡而,以利維修拆裝之便。 6.桶槽必須先完成試壓•試漏•清洗等工事之後才可進行液位感應器之按裝工作, 如此方可避免液位感應器受損。 7.液位感應器必須避免外力衝擊或撞擊。
§ 連續式液位指示計 ZERO & SPAN 校正調整說明 § 1.當液位降離測定之最低點(0%)時,請調整ZERO旋鈕,使其達到應輸出之值。 2.若液位高於測定之最低點時,切勿調整ZERO旋鈕。 3.當液位達到測定之最高點(100%)時,請調整SPAN旋鈕,使其達到應輸出之值。 4.若液位ㄧ時無法達到測定之最高點(100%)時,至少須使液位先達到測定高度ㄧ 半(50%)以上時,方可調整SPAN旋鈕,使其達到應輸出之值,等到以後液位再 升高時,再做校正。 |
|
![](images/Dot_Blue.gif) |
Omega測溫線徑規格(AWG)對照表? |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共46筆 |